每年6月25日為「世界白蝕症關注日」,香港的白蝕症患者估計約有7萬人,約佔整體人口1%。有病人組織發表調查,發現約80%以上受訪者,對治療方法以及藥效認知嚴重不足,超過70%白蝕病人,期望透過治療令局部或者全部皮膚恢復原有顏色,卻因無預期效果而放棄治療。究竟白蝕症如何影響患者日常生活?又有甚麼治療方法?
閱讀2025年5月3日,《白蝕治療新方向 2025專題講座暨頌缽靜觀體驗工作坊》圓滿舉行。由告白會及香港醫護聯盟合辦,邀請皮膚科專科顏佩欣醫生及頌缽療癒師 Cyan Li 主講,結合醫學資訊與身心靈放鬆體驗,為白蝕患者及照顧者帶來嶄新啟發與療癒力量。
閱讀回想自己的發病始於去年初,60多歲的白蝕症患者吳女士(Wendy)原以為是染髮劑引致皮膚敏感,沒想到最初的一點白蝕白斑很快便蔓延至全身,面部及下巴亦有幾塊,十分顯眼。
閱讀6月25日是「世界白蝕症關注日」,白蝕症(Vitiligo)又名白癜風,是一種慢性的皮膚症狀,與免疫系統誤將自身黑色素細胞當成外來異物來攻擊有關,多數出現於面部、頸部、手背等位置,導致患處色素減少,令皮膚呈現較白的異常斑塊或皮膚白點,可影響任何年齡層的人士。
閱讀白蝕症(白癜風)是一種慢性皮膚症狀,雖不會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很大損傷,但會對患者精神健康帶來不小傷害。「告白會」今日(20日)發布一項針對白蝕症的調查報告顯示,許多患者對自身所患的疾病不甚了解,也不清楚如何治療。有患者表示,初期以為只是皮膚敏感,不料之後蔓延全身,也遭受不少旁人異樣眼光。醫生表示,白蝕症是一種免疫性疾病,並不會傳染。
閱讀【世界白蝕症關注日/白蝕症/白斑/皮膚病】適逢6月25日是世界白蝕症關注日,香港醫護聯盟於周四(20日)舉辦了問卷調查發佈會,公佈有關本港市民對於白蝕症的認知調查,並邀請皮膚科醫生為大家拆解迷思;同時邀請一名飽受白蝕症困擾的市民,分享其經歷。
閱讀白蝕症(Vitiligo)又名白癜風,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皮膚病,身體的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的黑色素細胞,導致不同部位的皮膚如臉上、手腳、頭皮、眉毛等出現白斑。
閱讀2024年3月27日,告白會聯同香港醫護聯盟於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辦《白蝕治療新方向 2024 專題講座》,由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陳俊彥醫生主講。當晚超過百位市民出席,深入了解白蝕症的最新治療方案與醫學發展,場面熱烈,反應踴躍。
閱讀